最近很多朋友都在問我借錢的問題

想說我是商學院的,對財經方面平常也有在涉略

所以想知道關於借錢一定要來看這篇文章

okbye.png      

報紙變形「計」──失去的閱報率,用點擊率賺回來! 財訊雙週刊作者: 文/洪綾襄 | 財訊雙週刊 – 2015年1月9日 下午9:43 相關內容 報紙變形「計」──失去的閱報率,用點擊率賺回來!看相片 報紙變形「計」──失去的閱報率,用點擊率賺回來! 被宣判數次死刑的報紙,竟一舉超越電視和廣播,成為最具「行動力」的舊媒體,其中又以《蘋果日報》與《聯合報》的轉型最用力,甚至能同時賺到馬路與網路的錢。 「《蘋果日報》目前每月網路加上行動廣告營收,已達到4000、5000萬元之譜,比上年度成長3到4倍,應可達成年度預算目標,」2014年的第3季才加發給員工每人平均1萬元的數位營收紅利,性格向來低調的《蘋果日報》社長陳裕鑫流露出自豪的神情。 「聯合新聞網一三年的廣告總量已超越聯合報系借錢中的某份報紙,一四年整體營收可望突破2億元。我們要把在紙媒失去的,從網路、行動、影音賺回來!」聯合線上總經理、兼任聯合報系總管理處總經理辦公室主任李彥甫宣示集團決心。 在愈來愈少人買報紙的年代裡,連台北市長柯文哲一上任就取消市長室訂報,「訂那麼多幹嘛,我又不看報紙!」,這兩大台灣報業龍頭竟然能賺到錢?他們憑什麼? 近一年多來,市場發生了三個重大變化,讓媒體經營者愈來愈有把握說服廣告主,甚至要求員工與讀者加速因應行動化浪潮:一、大量使用行動軟體傳播的社會運動引發大眾共鳴(如:白衫軍與太陽花學運);二、大數據分析被證明比傳統民調更能準確掌握輿情(如台北市長選舉中QSearch協助柯文哲陣營找出潛力支持者);三、彈出、橫幅、閃屏等行動廣告商品價格達到合理水位,甚至比平面更貴。 數位媒體採購商Sales Frontier成果行銷執行長陳建勳觀察,民眾愈來愈習慣透過手機瀏覽報章雜誌、通訊社等新聞內容型網站,已有超過5成流量是從手持裝置流入,他估計台灣訂閱網路付費內容的人數已然超越平面媒體訂戶數,而行動用戶數的激增,更讓新聞內容網站的獲利模式得以確立。 3大變化 催化網路廣告流量 手持裝置看新聞 蔚為主流 根據台北市媒體服務代理商協會所公布的《一四年台灣媒體白皮書》,一三年台灣媒體不含網路的廣告量僅460.72億元,其中報紙較上年衰退了8.9%;若包含網路廣告,廣告總量則來到597.52億元,預估每年還會以超過18%的速率持續成長,顯示市場版圖已經重新洗牌。 自上個世紀的50年代電視機、90年代借錢網路普及以來,報紙被宣判過不只一次死刑,在過去10年從發行量、廣告量、公信力,更宛如發生土石流般劇烈流失;往數位變形,是舊媒體們為求生存不得不走的天堂路。 早在1995年中時電子報創立,九九年《聯合報》建置聯合知識庫,2000年台灣第一份網路原生報《明日報》創刊以來,報紙數位化的歷程已走了20年,但考量到舊媒體營收仍屬大宗,新媒體變現能力不佳,讓媒體經營者遲遲不敢大舉投入。 畢竟對於報紙廣告業務來說,只要談到一張頭版半版廣告,數十萬元業績就能輕鬆入袋;要專為網路族群重新發想企畫,不但定價要被殺65折,還得一個一個算「點、讚、轉、傳」的傳播效益、再和通路談拆帳,生意實在太難做了。 但消費者每天花8.6個小時在PC、筆電、手機、平板等數位裝置上。商管研究機構Quartz Insight調查也指出,現在全球高階主管的主要新聞來源有61%來自行動載具,3%紙媒;有6成的人每天第一個新聞來自收件夾裡的電子報,4成3則來自社群媒體App。閱讀習慣完全改變,廣告主也不得不將投放重點轉移到新媒體;況且,海嘯後景氣緊縮,廣告主更要密切追蹤他所花的每一分錢。具備小而美的投放效果,還能以演算法追蹤分析數位媒體的託播效益,自然受廣告主青睞。柯P小內閣 一場華麗的冒險 財訊雙週刊作者: 文/曾嬿卿 | 財訊雙週刊 – 2015年1月9日 下午9:43 相關內容 柯P小內閣 一場華麗的冒險看相片 柯P小內閣 一場華麗的冒險 前言:分析柯P在台北市府的人事團隊,主要來自遴選、新黨與綠營人士,這些背景殊異的各路人馬,如何贏得民心,柯P的100天成績單,就會初見成敗。 「我們就上工吧!」12月25日上午11點,主持完一級主管的交接典禮,新科台北市長柯文哲的致詞只有短短六個字,新上任的首長人人繃著一張不敢鬆懈的臉,走出會場;事實上,同一時間,忠孝西路的公車專用道已展開拆除前的前置作業,44個小時後,8年未曾使用的公車專用道已鋪成一般道路。 拆公車道是第一炮 林欽榮與彭振聲闖過第一關 在上任前一天,柯P拍板決定拆除專用道後,副市長林欽榮就馬不停蹄地與工務局長彭振聲處理工程事宜。這是柯P新政第一炮,無論如何要「使命必達」,這也是台北市小內閣風風火火組成後,第一次加足馬力,轟隆隆啟動這輛柯P列車。 11月29日選完當天晚上9點半,柯文哲就開起了他的市政會議,還沒上任就新聞不斷,大家都在看這位既無政黨奧援,本身社會經歷狹隘、社交能力缺乏的新科市長,如何組織他的團隊。承襲柯文哲選前就不斷闡述的「眾人的智慧超越個人智慧」,以及「開放政府、全民參與」的理念,台北市府團隊的產生,充滿了驚奇與驚嚇。 政治素人受矚目 陳銘薰、林洲民、倪重華 柯P不同於傳統官僚的思維,願放手讓專業人士發揮所長,甚至讓台北市成為一個創意實驗場,吸引了不少跟柯P一樣、原先與政治毫無淵源的人才投效,研考會主委陳銘薰就是例子之一。 研考會這個職務被柯文哲寄予厚望,希望這個部門能幫市長考核市政、掌理借錢進度,成為隱藏版的第四位副市長。陳銘薰原是台北大學副校長,妻子早年更是前市長黃大洲的機要;由於無法忘情公共行政,加上十分欣賞柯P理念,竟自己上網報名參加遴選。他認真讀柯P新政,研究柯的演講,直言柯P用他不會失望;柯喜歡這種和自己一樣狂傲的人,也真的將陳銘薰引為重兵。 柯P這種開放選才方式,讓他延攬到不少原本的「政治絕緣體」,莊、陳兩人如此,都發局長、文化局長也是如此。 在第一波小內閣名單出線的都發局長林洲民,幾乎是這次遴選中最無爭議的亮點人物。旅居紐約10餘年、獲得多次國際建築大獎的林洲民,在市政小組面談時表示:「柯文哲當選,我知道台北要改變了,我就是一個想要實現城市夢想的市民。」他提出台北2050的構想,與柯P提出的城市10年、50年、百年方向,不謀而合,他將實踐柯P公辦都更、社會住宅的承諾,以及改造「太ugly」(醜陋,柯P語)的台北市容。 據了解,林洲民一直致力於公共建築的設計,他認為這才是實踐建築師抱負的場域,因此,台灣開放國際競圖的機會,他幾乎無役不與,卻屢遭挫折,他對公務體系的顢頇官僚深惡痛絕,這次有機會縱身權力核心,很想有一番作為。外界看他一肩長髮,擔心他藝術家的性格會受不了公務系統,好友阮慶岳卻看好他有決心、有毅力,積極任事的性格,一定會做出成績。 文化局長遴選則是鬧出最大風波。據了解,在面談時,市政小組對3位候選人(音樂人倪重華、作家張鐵志、舞團執行長李靜慧)的表現都相當滿意,但是投票後卻由原本不是遴選委員評分最高票的倪重華出線,讓部分委員不滿,抗議聲不斷。據了解,內部人士認為,倪表現穩健,談話幽默,EQ好,既有管理組織能力,也展現靈活創意,在台北將進行幾項大活動之際,被認為行政、協調、領導力勝出,連柯P都表示,好不容易有一位成員是他和其他人意見一致,也間接透露出他也屬意倪。 公布之後那陣子,倪重華被文化界人士炮火襲擊慘烈,讓市府團隊成員每天一早開會就為他打氣,鼓勵他「要挺住」。但可以想見,倪重華這個位子不好坐,未來監督他的力量一定不會少。 全民選首長是大冒險 勞動局賴香伶成實驗指標 另一個掀起許多爭議的勞動局長i-Voting,則被負責這場民主實驗的李應元,形容自己被「萬箭穿心」。據說連柯P都一度質疑:「要這麼麻煩嗎?要不要找工會來投票就好?」所幸咬牙做到最後,遞補入選的「人民火大行動聯盟」祕書長賴香伶,在網路投票中「眾望所歸」高票當選,才化解了一場可能的危機。 賴香伶未來如何在勞工權益、資方利借錢益與市府團隊立場間折衝,是這場實驗能否有第2次的關鍵。不過她上任後首要處理的案子,恐怕會是市府員工投訴「柯P來了、工時長了」,以及天天一大早就要守候柯P、超時上班的媒體記者。 至於沒有社福背景的許立民擔任社會局長,同樣讓6位遴選委員走人,但由於許立民自大學時代就積極參與許多社會運動,內部認為,理解弱勢族群、關懷社會底層的特質,更是勝任社會局長的條件。 「學者性格、精英思想,他很可能會是當了8年市長後的馬英九;用遴選方式找到團隊,會比他一人決策好,」市長辦公室主任蔡璧如這樣看這次的「大冒險」。據了解,柯P對這次結果也頗為滿意,認為9成以上都具水準,雖然外界看起來似乎是「牛鬼蛇神」的組合,不大放心,但他認為多元、豐富,是市政改變的開始;但同時他也要成員寫檢討報告,作為下次遴選改進之用。 柯市長透過每天早上團隊開會,傳達他的理念,養成團隊默契,建立用人做事標準;這些各方來的英雄好漢,誰能在柯P手下撐到最後、存活下來,可是一大嚴酷考驗。而這場史無前例的華麗冒險,能否贏得民心,柯P的100天成績單,就會初見成敗。 相關詞: 借錢管道,借錢不還,銀行借錢,借錢救急,借錢急用,身分證借錢,高雄借錢,台南借錢,高雄證件借錢,借錢的境界,借錢的境界心得,台中機車借錢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借錢
    全站熱搜

    loan42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